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近年來,華藥堅持傳統研發優勢和擴大合作開發協同發展,碰撞出新產品、新技術、新平臺的創新“火花”,用一個個科技創新成果,點燃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好產品” 滿足市場需求
從篩選出我國第一株生產用青霉素菌種,到今年1月華藥自主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奧木替韋單抗注射液(迅可)獲批上市,科技創新的基因,一直流淌在華藥發展的血脈里。
但在堅定不移搞自主研發和瞬息萬變的市場機遇面前,該如何平衡,是近年來華北制藥謀劃的重點,也是企業謀變的“靶點”。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讓自主研發和引入社會新品種齊頭并進,是近期華藥科研創新的重要內容?!比A北制藥科技部副部長張鎖慶直言。
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是華藥的創效大品種,2021年初通過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營銷公司發現其產品說明書與原研產品相比,溶媒使用范圍過窄,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臨床使用和對產品的依從性。生產單位根據建議及時對過評后的說明書進行了調整,營銷公司又相繼進行了系統的營銷規劃,產品銷量與收入也隨之大幅提高,今年1-8月份,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46%。
市場是老產品煥新的風向標,也是新產品研發的助推器。自2月以來,每半個月一次的新產品篩選調度會都會準時召開。來自市場的反饋,是調度會的重要議題。新產品篩選、老產品激活、新項目立項,不再是科技部門的“專利”,成了研產銷協調聯動的“成果”。
為了讓新產品盡快落地見效,今年以來,華藥還相繼出臺了“新產品研產銷協同管理辦法”和“新產品立項及過程管理辦法”,打破了以往“各自為營”的局限,用激勵制度、規范流程和科學的容錯機制,推動和保障著新產品研發導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確保產品快速融入市場。
“新技術”為生產蓄勢賦能
通過“新產品引進”做大增量,更要在“新技術應用”中深挖存量,讓傳統生產技術體系實現提檔升級。
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刻改變著中國,也指引了華藥的科技發展方向。9月13日,華藥倍達分廠酶法工藝頭孢氨芐順利通過國家藥品評審中心審批。酶法工藝從源頭減少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劑的使用,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新技術”讓老產品更有活力,也更有市場張力。華藥愛諾公司主要產品阿維菌素,一直備受國際高端市場青睞。近些年,不少國際高端客戶增加了對產品雜質含量的要求。華藥中央研究院利用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擁有的先進儀器、設備及專業技術人才,對微量雜質富集純化、結構鑒定,為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持,此外,還搭建了基因毒檢測平臺,為藥品安全保駕護航。
“華藥擁有全國唯一的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這是華藥的金字招牌。我們堅持自主研發與合作引進相結合,為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創效提供了保障?!比A藥中央研究院院長介紹。
現代新科技的融合,也為華藥創新發展積蓄著能量。在華勝公司提純崗位,華藥和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微反應技術,借助高端微加工技術,強化了傳質和傳熱效率,讓產品收率提高了1%,消耗降低了30%以上,反應選擇性和操作安全性顯著提高。
“新技術的加入,將給制藥行業帶來的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比A北制藥商務拓展部李煥博表示,未來,以現代基因技術和工程技術相融合的合成生物學將加快在華藥實施,現代生物技術將為改造傳統發酵產業帶來數量級的增長,實現傳統產業的快速迭代。
“新平臺”提升核心創新力
今年以來,華藥和多家國內知名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生物藥的產品和技術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合作”“共贏”成了2022年出現在華北制藥的高頻詞。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必須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多年來,華藥依托自身傳統研發優勢,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和大分子生物藥物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平臺和技術創新體系,并擁有了“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今年,華藥更進一步,把傳統研發技術和對外合作共建研發新平臺,作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戰略。通過創新平臺,在培養人才、技術合作、基礎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根據企業產業布局和發展需要,開展更廣泛研究。
在對外合作的催化下,目前,華藥已逐步掌握了傳統發酵藥物生物合成和生產菌株高產改造技術,獲得了更具開發價值的微生物創新藥物。正積極籌建的河北省高能級技術創新中心,將針對新型疫苗、抗體等,孵化、篩選、評價潛在創新生物藥,為開發出具有臨床價值、候選藥品進行臨床前研究。7月一款“寵物滅活疫苗”新產品研發也正式啟動。
未來,華藥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持續提升創新綜合能力和成果轉化,“時不我待”加快自主研發、“千金買馬骨”尋求對外合作,用科技創新成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做出“華藥貢獻”。(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