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華北制藥廠的籌建工作在石家莊塵埃落定,五年后的順利投產劃時代地結束了我國抗生素依賴進口的歷史,而命名為XP-58-01青霉菌株的選育成功,開啟了抗生素工業化生產的新紀元。曾經無比金貴的青霉素,因為華藥而惠及全國,因為有了抗生素,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十年。因為華藥,奠定了河北石家莊全國制藥工業基地的雄厚基礎。因此,華藥被譽為“共和國醫藥工業長子”、“新中國制藥工業搖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恰逢到華藥建成投產60周年,回溯歷史的蹤跡,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改革時代的幕布,而華藥的發展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行走在改革時代的大背景下,市場化的決策思路讓華藥的發展充滿了韌性,二十年謀勢而動,二十年順勢而為,新開拓的預防藥物、康復藥物在治療藥物的基礎上形成了一股后勁之勢,使得華藥一直位居中國醫藥行業百強榜。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工藝試驗很順利,可試車遇到了很多問題,發酵罐從進到出整個過程中,我幾天幾夜都沒有睡覺,直到青霉素成功產出,喜出望外的是第一罐就達到了1800個單位,原本的設計單位是1500個單位,蘇聯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1958年擔任華藥101車間實習主任、后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齊謀甲的回憶,當時他是華北制藥廠唯一有青霉素研制生產經驗的人。華北制藥廠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中156項重大工程之一,當時我國的抗生素生產基本上是零,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的醫療需要和抗美援朝的戰爭需要,而進口又被美國封鎖,所以“一五”期間國家把發展抗生素生產列為醫藥的戰略重點。
華藥本著為國制藥、為民制藥的使命和擔當,先后選育出我國第一株青霉素、鏈霉素菌種,開創了我國大規模生產抗生素的歷史,使“價比黃金”的青、鏈霉素成為百姓的常用藥,缺醫少藥的局面得到顯著改善。隨著華藥對抗生素的研發和生產,囊括了市場上大部分品種。
華藥雖然以青霉素起家,但面臨患者的用藥習慣和疾病譜的改變,不抱殘守缺,在制造優質低價的精品青霉素的同時,開拓新的治療領域,將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用藥、代謝類疾病和精神神經系統用藥作為研發的重點方向,在大健康事業的發展上也后勁十足。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藥品研發遇到了新的發展契機。2012年國家重點頒布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華藥作為領跑者在疫苗和抗體藥物方面加大了研發投入,并成立了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了從抗體藥物前期篩選到分子成藥的全鏈條功能,可以實現以抗體藥物為代表的系列生物技術藥物的實驗室研究及中試產業化。
“我們這個實驗室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孵化能力非常強,已經成功孵化了兩個生物制藥公司。”現任華藥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志明作為實驗室主要負責人對生物制藥抗體藥物信心十足。
華藥依據國家對抗體藥物的戰略規劃,以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為平臺開展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性和免疫相關疾病的藥物開發。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已獲得了III期臨床試驗批件,被列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品種,華藥有望成為重組抗狂犬病毒單抗藥物首家上市生產企業。免疫抑制劑在消費者中認可度較高,華藥一直關注民生藥、低價藥,降低了家庭負擔,成為貨真價實的民生藥。
從中發【1986】21號文的三個條例到國企改革
“那時的華藥因動力不平衡,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不適應市場變革,處在‘馬鞍型’低潮期?!?984年9月開始試行廠長負責制,接任廠長的王汝霖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依然歷歷在目。
華藥作為廠長負責制試點單位,當時的廠長王汝霖深知企業發展必須跟上市場步伐,他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擴大短線產品生產能力,發揮分包裝優勢,從青、鏈霉素制劑中增加利潤3119萬元。1986年9月15日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三個條例的通知(中發〔1986〕21號),即關于《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三個條例,廠長負責制度開始在全民所有制中全面實施起來,華藥更是信心倍增。
華藥強力推行“四創”“三崗”管理法,把包括黨政工團在內的年度指標作為方針目標,逐級分解到分廠、車間、班組,再通過“上崗、在崗、下崗”的三崗管理法,將任務指標落實到每位職工身上,結合“創文明車間、文明科室、文明班組、文明個人”的四創評選活動,激發職工熱情、調動干勁?!八膭摗薄叭龒彙惫芾矸ㄅc經濟掛鉤,讓每位職工有目標、有競爭、有獎勵、有干勁,職工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很高漲。領導體制轉換的有效過渡,使華藥廠連年成為雙文明單位,當時的廠長王汝霖以其突出的業績被推為石家莊市勞動模范后,于1987年訂立了上繳利潤遞增包干承包經營責任狀,帶領職工通過節勞挖潛、大打青霉素“翻身仗”和各種雙增雙節途徑,使企業利潤總額第一次突破兩億關,成為了華藥騰飛猛進的創優高產期。
隨著原料藥的迅速發展,利潤越來越高,制劑生產卻步步落后,市場上青霉素制劑與原料藥并不匹配,當時的廠長王汝霖意識到這將會影響到華藥未來的發展,他決心把制劑的短板補起來?!爱敃r遭到了多數人的反駁,反駁的理由不容置疑,一是制劑線生產用人太多,二是制劑技術含量低”,當時參與籌建制劑114車間的華藥副總工程師程連芳現在仍然記得十分清楚。但是制劑線用人多的問題可以通過半自動化的提升而不斷減少,而制劑更需要過硬的技術,當時王汝霖力排眾議,率先引進了德國BOSCH公司的粉針分裝生產線。隨著投產成功,兩年多便把全部投資收回。時間是最好的見證,先泰公司在投產后生產的氨芐西林鈉、哌拉西林鈉等產品很快搶占了市場份額,2017年制劑銷售占比首次達到74%。
1992年8月,華藥率先在河北省企業中進行股份制改革,1994年1月14日,華藥社會公眾股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華藥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1996年1月1日,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被授予國有資產經營權。至此,華藥實行了近40年的工廠制宣告結束,開創了大公司、大集團發展的新紀元,構建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華藥進一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特別是近年來,理順了集團、股份管理運行機制,規范了議事決策管理。華藥通過改革母子公司管理體制,推進總部機關機構改革和權力下放,激發了內在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構建了“10+6+N”業務管理組織架構,10家重點骨干公司是企業核心競爭資源,制劑藥、農獸藥、大健康等6個事業部實現內部資源整合運營,N家控股參股企業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其中華恒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實施骨干員工持股,提高員工的市場意識,實現核心骨干員工與企業發展捆綁、風險共擔,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的運營體系,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
從1982年GMP試點到華藥“質量永遠第一”的企業宗旨
1982年《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試行稿)經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審核后,正式頒布并在全國推行。其實華藥早在1980年就被選為《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試行稿)頒布前期的試點單位,華藥內部掀起了學習全面質量管理的熱潮,短短兩個月全廠培訓覆蓋率超過90%。
“每位中高層管理者都要學習,學習絕不是走形式,是要真理解、真弄懂?!痹鴵芜^教育員的張建國回憶說:“現在很多公司管理人員的質量理念都是那時打下的基礎?!比A藥當時按照管理規范對車間工藝、設備以及質量檢驗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完善,尤其按照GMP要求,對生產車間更衣、洗手、通風等小細節都進行了最嚴格的管理。
“質量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模式,是以三個規范即GLP、GMP、GSP為基礎,以全面質量管理為中心、以教育培訓為起點、以方針目標管理為主干線、以經濟責任制做考評?!碑敃r正處于改革浪尖上的王汝霖在華藥探索實施了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把藥品開發質量和藥品供應服務都納入藥品質量管理體系中來。
華藥當時的廠長王汝霖更把提高藥品質量的思路放到了QC小組(質量控制小組)活動中,他把QC小組生動地比作“加油站”,更是推動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的“輪子”,在華藥發展歷史的展室中依然保存著一張名為《1981年QC小組成果發表會》的老照片。華藥的QC小組活動持續開展了三十八年來,堅持每年在集團公司召開兩次QC成果發表交流會,累積完成七十五次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交流,多項優秀成果受到表彰,并在全公司進行了推廣。三十八年的QC小組活動實踐助推了公司質量管理,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質量問題,對公司的質量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全面質量管理不僅加強了領導和管理者的質量意識,更讓研發、生產、銷售員工認識到從研發質量、操作質量到服務質量的重要性,提高了華藥的整體質量水平。華藥對《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試行稿)的推行奠定了行業中質量和管理的相對優勢,也讓華藥囊括了當時所有國家級獎勵:1982年榮獲省質量管理獎;1985年榮獲全國企業整頓先進單位和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1986年在全國醫藥行業第一家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F代化管理法實施幾年后,華藥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顯著增長,工業總產值增長87%,抗生素總產量增長44%,利稅增長73%,抗生素的36項主要技術指標中25項居國內第一,領先率88.9%。
在隨后的1988年、1998年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到現行的2010年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華藥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工作都走在行業的最前列。
藥品質量源于生產和設計,現在華藥藥品生產制造中較大程度地引入智能制造。華藥新制劑分廠在無菌小容量注射劑和凍干粉針劑生產線使用了進口全自動燈檢機,每一個攝像頭每秒快速拍照25張照片,照片被傳遞給圖像處理器,并對異物能夠做出準確判斷。在線自動稱重系統,內包裝線是由德國麥迪西公司設計制造,自動檢測藥品灌裝、裝盒、裝箱是否有不足,稱量精度達到了0.001克;外包的自動稱重系統精度也達到了0.1克,即便少裝一張說明書也會被立刻剔除,有效實現了過程的全面質量管控。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2018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華藥“無菌粉針及口服制劑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稱號。華藥始終將“人類健康至上 質量永遠第一”作為企業宗旨,藥品是特殊商品,質量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用藥安全的基本底線。
制藥工業化與新《環境保護法》的頒布
“1982年5月在廠區東側建立三廢治理基地”,1988年出版的《華藥三十年廠志》如此記載,華藥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從80年代初期就已建立。隨著華藥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期,華藥不斷完善公司內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制度,80年代重點解決了丙丁廢醪液的治理工程,利用產乙酸菌和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并設計管道到華藥生活區,一直使用到上個世紀90年代。
隨著國家對原料藥制藥企業的廢水達標排放列入重點污染源,華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第一個突破的是青霉素廢水,在80年代末開始技術研究,94年技術基本成熟,90年代末在公司內部上生產裝置,當時是國內第一個處理青霉素廢水治理工程。本世紀初,完成四環素廢水、半合抗6-APA廢水、土霉素廢水、HB除草劑廢水等處理實驗研究工作,并將實驗成果成功地運用到大生產中。
2015年1月新《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華藥作為亞洲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基地,抗生素原料藥很長時間都是華藥的看家品種。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華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確定了產品轉型的戰略目標,減少污染性大的原料藥生產,持續創新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積極發展大健康消費品等業務,增加制劑藥比重,以戰略布局為綠色生產鋪路,轉向以制劑藥生產為主的綠色運行。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工作的推進和實施,華藥積極開發環保新技術,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十三五”水專項科研課題《制藥工業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研究》,參與完成了國家863科研課題《污水碳氮硫同步脫除技術研究》。
酶法工藝替代傳統的化學合成法是華藥最早開始探索實施“低碳制藥”,通過酶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的原料藥生產工藝進行升級改造,有效地減少了有機物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如酶法阿莫西林,生產過程不再使用有機溶媒,酶法頭孢氨芐溶媒使用降低90%。華藥不斷強化環保主體責任意識,堅定走綠色制造之路,華藥環保要做行業領跑者。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華藥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新起點上,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秉承“人類健康至上 質量永遠第一”的企業宗旨,讓華藥發展歷史的車輪朝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目標快速前進,奏響新時代的中國制藥工業最強音。
任富亮文 周克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