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培育、發酵、合成、提純……從某種生物成分到可治療疾病的藥物,一顆藥的生產過程,伴隨著無數神奇的化學反應,著實讓人震撼,就如同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醫藥工業在大浪淘沙之下經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河北醫藥工業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華藥迎來投產60年華誕。
自1958年6月投產,新中國的第一批青霉素誕生于此。華北制藥廠的建成,結束了我國青霉素、鏈霉素菌種依賴進口的歷史,新中國缺醫少藥的局面得到明顯改善,開創了我國抗生素工業化生產的新紀元,因而華藥素有醫藥領域“共和國長子”的美譽。
回望過去,無論是當年的華北制藥廠,還是今天的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藥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是改革激發活力的見證。
從順應整合大勢組建華北制藥集團搏擊市場,到新時代優化產品供給把握市場;從亞洲最大的抗生素生產企業到免疫抑制劑全線產品;從“四大素”當家到擁有抗感染類、心腦血管類、抗腫瘤及免疫調節類、維生素及營養保健品等700多個品規的現代化大型制藥企業;改革創新路上,伴隨人類疾病譜的變化,華北制藥轉型升級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使命——肩負歷史責任
石家莊市體育大街與和平路交叉口東側,兩座臨街而立的典型“俄式建筑”,是曾經風云一時的華北制藥舊址——抗生素廠與淀粉廠,這是“一五”期間全國重點工程,由前蘇聯援建,代表當時高規格的建設項目。
淀粉廠大門頂上的兩朵“祥云”,環繞中間的紅日,構成了“旭日東升”,紅日之上的和平鴿展翅飛翔,敲動著歷史的思緒……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實施禁運,1瓶僅重0.12克的青霉素,價格卻相當于0.9克的黃金。高昂的價格,極低的青霉素自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全國的需要。加之抗美援朝期間,傷員的救治也急需足夠的青霉素。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大廠成為年輕共和國的當務之急!
肩負歷史重任,作為國家“一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華藥自1953年籌建,1958年6月建成投產,由包括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中的抗生素廠、淀粉廠和前民主德國引進的藥用玻璃廠組成。
華藥開創了我國大規模生產抗生素的歷史,迅速帶動了青霉素的普及和降價,使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十年。同年底,中國人自己選育的第一株生產用青霉素菌種在華北制藥研制成功,打破了蘇聯專家“只有科研單位才能搞育種”的斷言和技術壟斷,徹底結束了我國依賴進口菌種生產抗生素的歷史。
華藥還承擔了國內外援建任務,先后支持并援建了蒙古土霉素車間及生產技術、朝鮮青霉素發酵技術、越南葡萄糖廠生產技術和幫助考察籌建抗生素廠,以及援建羅馬尼亞葡萄糖車間等任務;支援了國內46家單位的抗生素廠、藥用玻璃廠、淀粉和葡萄糖廠的任務。
毛澤東、周恩來等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對華北制藥寄予厚望,其殷殷囑托從未伴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改革開放以來,華藥始終秉承“人類健康至上,質量永遠第一”的企業精神,一直致力于滿足人民用藥需求,不斷擴展升級產品結構,以高質量產品支撐企業品牌。華藥由一家產權結構單一的工廠,發展為擁有40余家子(分)公司、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集團。
與剛投產時相比,華藥集團經營范圍逐漸由單純的抗生素拓展至化學制藥、現代生物技術藥物、維生素及營養保健品、現代中藥、生物農獸藥等領域近700個品規,治療領域涵蓋抗感染類、心腦血管類、腎病、抗腫瘤及免疫調節類等。
機遇——開啟轉型之路
重組后的華藥,加快了整體遷建步伐,實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并開始在轉型升級上尋求新路徑,以開放共贏的姿態,用創新謀劃企業未來發展。
華藥內部建立起了完善的創新鼓勵機制。有嚴格的科技、管理、政工成果評審管理辦法和成果獎勵管理辦法;有內部突出貢獻專家評審獎勵辦法;有群眾性的技術創新獎勵辦法,激發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017年,僅創新成果獎勵就支出近200萬元。依靠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生物制藥也開啟了華藥新的發展機遇。
重組乙肝疫苗(CHO 細胞)銷售收入實現翻番式增長;一類新藥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獲得Ⅲ期臨床批件;國家重大產品重組人血白蛋白先后獲得不同用途產品的臨床批件并在國內首家開展臨床研究,獲得河北省首個生物類似藥臨床批件;長效 EPO開發(重組人促紅素)獲得突破性進展。
其實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華藥就已涉足生物制藥領域,是國內最早開展研發的藥企之一,依托華藥中央研究院生物藥物研究所強大的研發能力,先后孵化了金坦公司、生物技術分公司等生產機構。經過多年積累,其生物技術藥物開始厚積薄發。
重組乙肝疫苗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制品一類新藥,國內唯一的生產廠家就是金坦公司。重組乙肝疫苗的持續熱銷“催”著金坦公司提高生產效率。金坦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提高76.11%和37.22%。
2018年,一類新藥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完成 II 期臨床試驗,獲得Ⅲ期臨床批件。作為自主創新項目,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被列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品種。金坦公司與韓國 CJ 醫藥健康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在國內開發用于治療腎性貧血、腫瘤化療引起貧血的生物技術藥物長效 EPO。
華藥生物制藥板塊已形成上市一批、發展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格局,技術能力和發展規模居河北首位、國內前列。根據研發儲備形勢,華藥將在未來 3 到 5 年陸續推出重磅生物制藥新品,打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壯大生物制藥產品集群,形成生物藥領航企業發展新格局。生物制藥是華藥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將給企業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堅守——鍛造金牌質量
無論體制機制和發展戰略如何轉變,華藥人對于質量永遠第一的理念卻始終不曾改變,并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歷久彌堅。
2006年擔任華藥質量管理部部長的王欣明,是名副其實的華藥“第二代”。文革期間讀大學的王欣明父母,畢業后被分配到華藥,母親一直從事生產技術工作,父親從事人力資源工作。
在華藥大院里長大,王欣明從小就被父輩們對于質量追求的精神深深熏陶著,也被華藥營造的質量文化和氛圍深深感染著。
上世紀80年代初,華藥率先在全國醫藥行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不僅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全員參與質量的理念也在每個華藥人心里扎下了根。王欣明覺得,正是這種“視質量如生命”的精神,促使華藥在產品質量方面交出了一份份耀眼的成績單:1986年在醫藥行業首家獲“國家質量管理獎”;華北制藥股份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得青霉素類粉針劑新版藥品GMP證書的企業。
“這種精神也許不夠華麗,但卻很扎實?!?0年崢嶸歲月,樸實的華藥人,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著對生命健康的最高倫理。
盡管時代變遷,現今提倡的許多新概念,卻都能在華藥的歷史上找到影子。比如華藥建成初期就配有科技圖書館和檔案室,科技圖書館存有大量國內外前沿技術資料,而檔案室則對研發資料和技術改進資料進行歸檔整理,便于后繼者查詢,這正契合了現在ICH Q10制藥質量體系中“知識管理”的要求:知識獲取和知識的存檔與共享。另外,華藥一直延續的技術分析會、班組研討會、“五小”等活動也都是遵循著現在GMP中的“變更”原則。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內藥品GMP的全面實施和國際認證的推進,華藥建立了專門的質量管理部,負責藥品質量監督和GMP認證工作,各子公司也建立起自己的質量管理部門。
2010年新版藥品GMP出臺后,華藥將其視為轉型升級的新機遇,率先在河北省制藥行業進行2010年修訂藥品GMP認證的改造工作。通過統籌謀劃,分步推進原有60余張藥品GMP證書涉及生產線的改造工作。通過全員持續培訓、健全內部質量審計、完善質量風險管理體系等措施,樹立了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的質量管理理念。2011年6月,華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口服制劑生產線通過了2010年修訂藥品GMP認證的現場檢查,再次成為河北省首家、全國首批取得2010年修訂藥品GMP證書的藥品生產企業。
近年來,華藥又將目光鎖定國際市場,對產品結構、裝備工藝進行了調整和升級,生產線標準達到世界先進的美國、歐盟等法規標準。青霉素類產品生產線先后通過國際開發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多個國際組織的認證檢查,成為合格供應商;先后取得哥倫比亞、秘魯、智利、馬達加斯加等多個國家官方組織的認證批準。目前,華藥擁有830個制劑產品的國際注冊證書,產品銷售區域覆蓋東南亞、拉美、非洲、中亞、東歐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原料藥獲得高端認證的品種42個,產品銷往美國、歐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華藥用品質贏得了信賴,截至目前,品牌價值達到196.26億元。
再造——開創新未來
2017年6月,華藥聘請專業咨詢機構對公司的現狀進行診斷和分析,對公司發展方向及發展路徑進行重新規劃與設計。面對老國企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歷史包袱過重等問題,華藥從解決好效率問題入手,通過實施戰略再造、管理再造和文化再造,化解結構效率、運營效率和研發效率低下的問題。
——戰略再造為企業指明方向。華藥從企業實際出發,在整體戰略、業務戰略、職能戰略和集團管控等方面形成戰略規劃,明確了以制藥工業為核心,重點發展生物藥,鞏固發展化學藥,做優做大新治療領域,做精做強抗感染板塊,積極發展農獸藥,積極培育健康消費品和醫藥商業,打造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力爭實現“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重塑一個新華藥”的目標。
——管理再造使企業重塑筋骨。華藥以改革創新激發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優化發展結構,通過結構調整重新布局,構建了“10+6+N”組織架構:“10”指十家重點骨干型企業,“6”是將原來小而分散的資源集成在一起形成六個平臺型企業,“N”指N個合資合作企業。“10+6+N”模式的運用成為華藥破解結構效率低下問題的有益嘗試。
——文化再造為企業煥發活力。作為國有大型企業,華藥在多年的生產經營中培育和形成了以“人類健康至上,質量永遠第一”為核心的品質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華藥集團在原有品質文化基礎上,對企業文化層次或結構的位置重新設定,構建新的核心層次,形成蘊含企業歷史和未來發展預期的企業文化系統,構建覆蓋全員的創新文化與業績文化,“文化再造”將為企業戰略實施增加強大的內驅力。
“重新設計,從頭改變”。三個“再造”是華藥在對企業運行進行了根本性思考后,作出的徹底改變。
“10+6+N”模式運行以來,10家骨干單位均保持良好態勢,銷售利潤同比翻番;6家平臺公司組建完成,即將進入實體化運行階段,目前正積極推進對外合資合作,價值創造力不斷提升;“N”個合資公司將成為混合所有制的新的試點單位,通過引入合作伙伴、高管持股等方式,探索建立適合華藥集團特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華藥華恒公司作為省內第一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單位,近日已完成員工持股實施,注冊資本由500萬元增資至2.1億元人民幣,已完成工商登記,成為河北省首家完成員工持股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目前,集團公司已與5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兩家合資公司已經成立,為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經歷了輝煌,走過了寂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華北制藥將不忘初心,奮發前進,扎實推進企業戰略落地,向著“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的目標堅定執著邁進。
李晴/文 周克禹/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