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日報》:融入血液的夢想
發布時間:2014-11-07 00:00:00 來源: 編輯: 0次瀏覽
“他可以忘卻自己,卻始終不放棄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職而不廢”。多年來,齊名——這位普通的電氣維修工人,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戰勝疾病的一次又一次困擾,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不可能”,以對夢想的執著和堅持,演繹著生命的精彩——
始信夢想有翅膀,能托起浴火的生命!
——題記
深秋的一個早晨,陽光輕巧地敲開了省二院血液科病房的門窗。“紫外線消毒時間到了!”護士一聲高喊,只消一刻工夫,走廊里一排小凳上排出一張張低垂蒼白的臉。護士站一面墻上貼著護理表,紅的、黃的、綠的,分別代表不同的護理等級。五年前,齊名就是這張表上的一員,患的是AML-M5型急性白血病,生存幾率15%。與死神拔河,齊名完勝。
此時,與醫院相隔不遠的裕華路上,齊名正腳蹬藍色運動自行車俯身前行。一輛120急救車呼嘯著從他身邊疾馳而過,他伸出右手摸了摸掛在左胸上的一支翠綠的電筆,輕聲告訴自己:“咱不急,慢慢來。”從今年初春至今,齊名騎車上下班已經堅持了大半年,這對大病初愈的他是個不小的挑戰。每天,從城西頭到城東頭,從一個半小時,減到一個小時,再到五十分鐘,風雨無阻。
“他呀,就是個一根筋。”齊名的妻子說話語速極快,一字一字像爆豆。“那叫執著。”與妻子比齊名語速要慢許多,聲勢先弱下來。“不就是個維修匠,還……”一句話沒說完,爆豆停止跳躍。她看了看不大房子里,被齊名的書占去的兩面墻,抽屜里丈夫捧回的50多個重量級的獎項:燕趙金牌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最美職工……想起丈夫玩兒命似的帶病完成的183項技術創新和4項國家專利。她得承認丈夫不是個普通的維修匠,是個有夢想有追求的人。
“保定市鳳凰堡,那是我的老家。”見妻子不說話了,齊名才又開口。齊名不太善表達,講起話來,眼睛習慣盯著斜上方45度方向。似乎在思考,或是在回憶。
他的夢想從這里出發,故事也從這里開始。
有夢初長成
小學時,齊名特別希望面前能有張課桌。
30多年前,鳳凰堡村外是一條坑洼不平的泥土路,路旁的樹林里,一群孩子坐在高矮不一的小板凳上,書包放在膝蓋上,朗聲誦讀。幕天席地,春夏秋冬。對于小伙伴們來說,沒有課桌沒有教室也挺好,小樹林就是自由玩耍的樂園,但齊名不一樣,他需要一片小天地容下他的秘密。
齊名有個濕的小木棍兒,經常放學回家路上,拿著木棍不知死活地捅進變壓器,胳膊振得厲害,挺爽。小秘密被母親發現,招來一頓打罵。
母親的打罵沒能阻止他對電的興趣。夏天,齊名被母親趕著去玉米地施藥,玉米比他高出一頭,一個人悶在濕熱的綠籠里,小小的腦袋中關于電的問題就像雨后的蘑菇一個個冒出頭:聽收音機時,開關電燈為什么會有“咔嗒咔嗒”的聲音?為什么燈管會用一個鐵疙瘩……從地的這頭到那頭,再從那頭到這頭,玉米在拔節,齊名在長高,關于電的興趣也在瘋長。
齊名開始收集電池、電線、金屬殼之類的小器件,自己動手找答案。他嘗試用牙膏皮做鐵芯,纏上電線,做簡易小電機;嘗試把電池的碳棒磨碎,引來兩根電線,做弧光放電;嘗試站在絕緣木頭上,一手觸火線、一手摸墻面,感受電流……
初中時齊名終于有了自己的課桌椅。齊名的初中是在父親任教的學校度過的。父親是上世紀70年代南開大學化學專業的本科生,回鄉教書一輩子,滿肚子學問卻也解不開“教育兒子”這道難題。晚自習課上,透過教室的后窗,齊名經??吹揭浑p眼睛盯著自己。每每被父親撞到在課桌底下擺弄那些器件,總會被叫到辦公室一頓訓斥。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一個教化學的父親,怎么也不了解兒子對電的那份癡迷。
初中畢業時的一次聯歡,齊名第一次感受到了創造的喜悅。那天,有同學從家里帶來錄音機,長發、墨鏡、牛仔褲,準備小露一手霹靂舞,卻發現教室里沒有插口,齊名找來兩根電線,連上大頭針,錄音機竟響了。歷史老師說,古人鉆燧取火,看似簡單,但是,正是這種創造性的勞動推動著人類歷史。
齊名還是違背了父親希望他考大學的愿望,初中畢業報考了石家莊市勞動技工學校,他要為自己更多的“為什么”找到答案,越快越好!
開學那天,父親把他送到學校,一聲嘆息轉身走了。參加過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考,化學滿分、物理全縣第二名,以這樣的成績,兒子足以考個重點高中。但齊名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懷著一份熱愛去探索,去創造。那時,在齊名倔強的心里,夢想漸已長成。
華北制藥廠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響應支援華北制藥廠建設的號召,全國各地的專家精英聚集到石家莊。一代代的傳承中,華藥車間里形成了濃郁的“師徒”文化。
1991年的夏天,齊名是帶著點科班出身的優越感走進華藥110車間辦公室的。這是一間怎樣的辦公室呢?一間不大的屋子里一張足以占去三分之二空間的大桌子。在這張桌子上,齊名驚奇地發現,不論高壓、低壓,無論多復雜的問題,師傅們總能輕松解決。齊名低頭,仿佛看到藍色工裝下掩飾不住的“書生氣”。
父親不善言辭,但總能說出帶有哲理的話: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需要追趕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進步。于是齊名開始一步步追趕,后來簡直是奔跑了起來。
齊名的師傅叫薛健,是華藥技工比賽電工組第一名的保持者。齊名佩服師傅,師傅也在觀察這個年輕的徒弟。
齊名在學校學的是低壓,來到華藥負責高壓檢測??裳“l現有一段時間齊名抱著一個根本不沾邊兒的盒式錄像機琢磨。基本原理摸不透,齊名就天天往書店跑,找到一點資料就拿出紙筆做摘抄,經常被售貨員驅趕,走出書店,齊名再轉戰圖書館??恐稽c一滴的積累,終于掌握了錄像機的工作原理,并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出倉、按鍵等問題。
真有那么股子鉆勁兒!看著齊名整理并發表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的論文,薛健暗下決心,一定得好好帶這個徒弟。
不負師傅所望。1993年齊名第一次參加華藥技工比賽,從幾百名工人中脫穎而出,與其它14人進入實操比賽,其中包括自己的師傅。那是在華藥原淀粉廠廠房,拆線、檢修、排除故障,一番激烈的比拼后,正當大家準備為薛健的勝利歡呼時,齊名第一個按了結束鍵,半道兒殺出匹黑馬,比師傅還快了4分鐘。薛健轉頭沖齊名豎起大拇指:“是個人才。”隨后,齊名取代了師傅,連續多年保持電工組第一名。再后來,公司內類似比賽干脆不再讓他參加,得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呀。
向洋技工“say no”
“人生的風景像大海的風涌,有時猛有時平……”1998年,當劉德華的《世界第一等》在大街小巷傳唱時,在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北制藥金坦公司如一新生嬰兒呱呱墜地。
20世紀90年代,在經濟一體化漫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硬件水平最高的現代生物技術公司,華藥金坦公司從一成立就“洋味兒”十足。中英合資,集合了領域內世界一流的設備,德國的、美國的、瑞士的、意大利的。連廠房車間都是從瑞典打包運來的。
有合作就有較量。尤其是活躍在車間里的中外技術工人之間,這種關系顯得更為微妙。
“外國人,不僅鼻子高,態度也倨傲得很。”1999年,齊名第一天踏入華藥金坦公司時,同事們這樣提醒他。
齊名不服氣,但不久就發現了差距。什么希亞特、什么組態王、什么cp525軟件……更不用說厚厚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