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果(右)與管理人員商討如何破解技術難題 本報記者畢春華攝)
身穿工作服,手拿玻璃罐,多個崗位來回跑……這正是華北制藥制劑分廠生產三部生產辦主任張西果在反復摸索試驗,攻克技術難題。2012年底榮獲“河北省十佳職工發明家”稱號的張西果,讓記者有些意外,她不是大家印象中頭發花白的“老學究”,而是一位颯爽灑脫,剛過而立之年的“巾幗”。
愛笑的張西果不大愛說話,但談起技術發明,便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做科研,就是想能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張西果為了這個“簡單”的初衷,開始了天天“長”在生產崗位的生活。華北制藥生產的注射用脂溶性維生素在有效期表現穩定,其使用的生產工藝就是由張西果發明的。
“注射用脂溶性維生素是一種復方四種維生素,產品穩定性不好控制,有時一點細微的工藝差別就可能導致質量不穩定,最終整批產品報廢。”張西果說,為避免在生產中出現這種情況,她提出通過摸索主藥的加入先后順序以及藥品的互相飽和程度,來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做小試驗需要摸索大生產的效果,沒有合適的攪拌器怎么辦?她就用手攪拌,記錄、攪拌、觀察……第一次沒有成功,設計試驗方案重新來。就這樣,試驗進行了上百次,張西果的手也在試驗中攪拌了無數回,磨出了大水泡。張西果回憶說,女人都愛美,可那時都不忍心看自己的手了,洗臉也不方便。“同事們都勸我緩一緩再研究。但我想,如果不堅持下去,試驗就不能進行了,早一點出成果就會讓企業早一點受益。”
付出終于有了回報。通過無數次試驗,改進了生產工藝,最終大大提高了產品穩定性。這個產品也因此取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并全部應用于生產中,每年可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近千萬元。這也是張西果研發的產品第一次獲得專利權。
“為企業創造效益,是我對工作的追求,也是我最欣慰、最自豪之所在。”這是張西果反復強調的一句話,而帶出多名優秀員工,也是她津津樂道的事。她把新分配來的大學畢業生帶進課題小組,在試驗中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會與他們一起分析,一起在崗位上解決,并將自己積累的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傳遞給新員工,使他們能更快得掌握實際生產技術。
在有關制劑產品的穩定性和優化產品的制備方法的科研立項上,張西果作為第一完成人,已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3項,與他人合作獲得了4項,另有8項已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受理,這些技術專利已經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河北工人報 2013年3月5日記者高超)